中国汽车出海实录,什么叫:越浪才能越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五年前,有人跟黑马说:黑马,不出五年,中国的车必定能实现弯道超车。黑马会相信,但是也会抱有部分怀疑的态度。
因为五年前,国内汽车市场尚被合资车品牌包围分食。所以即使国产汽车品牌能够实现弯道超车,所需要的时间也不止五年。
但现在,中国正在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的路上狂奔。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销量首超日本,夺得了世界第一的成绩。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黑马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汽车达99.4万辆,同比增长70.6%。其中乘用车出口82.6万辆,同比增长82.9%;商用车出口16.8万辆,同比增长28.1%。新能源汽车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1.1倍。
因此,按照这个趋势,今年我国汽车出口有很大希望实现预期的400万辆。
而这么多国产车,到底都被卖到哪里去了呢?
黑马再给大家看一张图表:
图片源自牲产队
这张图表展示的是中汽协公布的中国汽车出口金额前十的国家,其中包括俄罗斯、美国、墨西哥、英国、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德国、阿联酋、韩国。
从最近的日韩两国,到中东阿联酋,再到北美洲、南美洲,再到欧洲,以及这张图表中其他国家(地区)囊括的非洲国家,不得不说,这市场范围还是很广。
咱们浅浅来给这些国家们分个类,一是俄罗斯、美国,二是以日本、韩国、德国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三则是以墨西哥为代表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中国汽车能够强势切入俄罗斯、美国?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广受欢迎的原因,自不必多说。
受地缘政治,政府制裁,俄乌战争的持续性影响,许多跨国车企品牌正排队离开俄罗斯。比如奔驰、福特、现代、雷诺、日产等车企,全都在关厂大甩卖。
但是,当这些跨国车企在俄罗斯跌倒后,国产车企们反而能顺势吃饱。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截至去年12月底,在俄罗斯的60个跨国汽车品牌,只剩14个。
这14个中,有11个来自中国。
换句话说,中国汽车品牌几乎已经成为在俄罗斯的“稀缺跨国汽车品牌”。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销量为6.6万辆,市场份额占比为42.5%。
不过,咱们在俄罗斯卖得最好的不是比亚迪,而是奇瑞。仅在今年第一季度,奇瑞就通过在俄罗斯的200家经销商卖出了1.89万辆。
而且,奇瑞不仅在俄罗斯卖得走量,还卖得起价,可谓是“量价齐飞”。
在俄罗斯卖得最好的奇瑞瑞虎7 PRO,在俄罗斯线下经销商的起售价为224.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0.2万元)。但是在国内,这款车起售价为11.89万元。
图片源自B站UP主@车大虾零零柒
即使算上俄罗斯关税,这一捣鼓,赚头也很香啊。
而中国汽车品牌能够深入俄罗斯市场,时代机遇是一个优势。另外,中国汽车性能强劲、实用耐造、技术成熟,也成了重点看头。
而且,虽然大家都知道俄罗斯是以重工业起家,但是实际上俄罗斯的汽车工业并不如大家想象中发达。其本土汽车产业很难飞升。
所以,接下来的俄罗斯汽车市场注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赖中国汽车品牌。
图片源自车市观察
如果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卖得好是意料之中,在美国卖得好就是意料之外了。
实际上同样因为政治原因和贸易保护壁垒,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目前并没有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另外,美国的汽车工业基础雄厚。燃油车上,美国有福特汽车,新能源汽车上,美国有特斯拉。
所以,我们能卖给美国的是什么车呢?
——合资车。
在中国生产制造的合资车,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汽车产业链成熟,价格便宜。
同样的一款车,在中国生产制造的合资品牌,会比其本土生产制造的便宜。
这些合资品牌,就有长安福特,上汽通用、广汽本田……
然而这种模式对于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自主化并没有太大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掌握核心话语权,还是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
美国汽车市场,注定是中国汽车品牌今后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
而中国汽车又是如何进入以墨西哥为代表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呢?
首先,这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当地的汽车工业发展空白,汽车产业链薄弱,所以中国汽车品牌进入的门槛非常低。
其次,由于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的产业链、技术、规模都比较成熟完善,所以我们的成本价格仍然是最大优势。
以墨西哥为例,一方面从中国出口的还是合资品牌汽车,如上汽名爵、北汽福田。另一方面自主品牌进入也变得容易,如奇瑞、江淮。
只不过,在这些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打进去的立足点还是性价比。所以在考虑当地经济水平时,营收战略也更趋向于“薄利多销”。
图片源自贝壳财经
最后,我们如何深入日韩、欧洲这些汽车工业强势,传统的造车强国?
按理说,大家都是王不见王的竞争对手,怎么他们也冲着中国汽车服软了?
这里必须提到的就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我们出口这些地方最多的品牌车,一部分是中国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一部分是合资品牌的中低端新能源汽车,比如上汽名爵,一部分是国内的新能源造车品牌,比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毫无疑问,清一色的都是新能源汽车。
虽然他们在燃油车领域中盘踞已久,实力雄厚。但是在新能源车领域,中国汽车品牌正在超越他们,逐步实现“弯道超车”。
从攀升的销量数据成绩来看,中国新能源造车技术和品牌,在这些地方还是得到了很多认可。而且普遍出口的价格都不太低。
图片源自贝壳财经
但是也存在一些质疑。
毕竟在BBA、丰田、本田的“老家”,中国汽车想一口气登顶,也不太现实。
此前就有海外的汽车博主指出,中国出口的纯电车价格都不低,对于欧洲人来说,也挺贵。另外,部分欧洲人对中国品牌还是存在一定歧视,相比之下,特斯拉确实更吃香。还有就是受中欧关系影响贸易。
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来讲,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未来已然明朗。另一方面中国的纯电动汽车,不论是从技术还是价格都有优势。
就是优势还不足够拉开差距。
但是随着中国本土新能源造车规模产业的成熟优化,这些优势还会被接着放大。中国汽车出口欧洲、日韩,势必会越来越猛。
目前,中国汽车的出海布局已经初见雏形,从合资品牌出发,到自主品牌独立,从低廉性价比,到高端新能源,从发展中国家,到汽车工业强国。
无论是布局范围,还是产品矩阵,都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又大又多。所以在接下里的垂直出口赛道做精做强,就是中国汽车的重要任务的使命。
毕竟,咱们现在就是主打多点开花,以量取胜。但是平心而论,做到以前的BBA或者现在的特斯拉的出口体量规模,还差点火候,需要细细打磨。
前路漫漫,中国汽车品牌想要在国际市场分一杯羹,还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