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100名士兵、白色真马、3万块方砖、倾盆大雨,这些当年在话剧舞台上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场景,都出现在2003年林兆华版《赵氏孤儿》中。虽然演出场次不多,但当年恢宏的舞台气象依然锥心刺骨。20年后,当年因该剧首次在人艺舞台担纲主演的何冰,带领一众青年演员再排该剧,对于小剧场话剧而言极尽奢侈的17位演员将重新解读这部大是大非的传统经典。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是人艺青年演员艺术考核首部孵化搬上舞台的剧目,5月20日起将登陆人艺小剧场。
首部年度艺术考核
(资料图片)
“孵化”剧目
作为一部重排剧目,此次新版《赵氏孤儿》还承载着一个人艺的第一次——据院长冯远征介绍,这部作品的重新排演缘起于北京人艺2022年度青年演员艺术考核,由考核中两位青年演员的片段展示“孵化”创新而来,这也是北京人艺历史上的第一次。“那次考核中,我们发现了两个项目有继续‘孵化’的潜力,其中一个就是由金汉和周帅联袂演绎的《赵氏孤儿》。当时他们演完之后,我们的专家在点评时就表达了对这个作品的兴趣,从那时起就开始动议孵化成小剧场剧目。本来想得很简单,就是几个年轻演员凑在一起,找一个艺术指导来帮助他们进行孵化,于是请来了何冰老师。从五六个演员到七八个演员,再到十来个演员,最后就成了现在的17位演员,完全是一部大戏的体量。”届时,观众将在舞台上看到金汉、周帅、李麟、石云鹏、徐菁遥、黄薇、辛月、陈红旭、王堃、刘奕、张瀚生、徐督、张鑫名、李金涛、方洋飞、黄麒源、赵泽栋17位演员组成的全青年阵容。
据冯远征介绍,“这一两年,人艺将有20多位演职员面临退休。虽然退休不一定退岗,但人艺确实面临新老交替的时期,外界对此也有担忧。怎么继承?年轻人在哪?做剧目孵化,我们就是想让大家看到年轻人在这。年初的《正红旗下》、正在上演的《海鸥》,以及即将登台的《赵氏孤儿》,都让年轻人站上了舞台中央。《赵氏孤儿》的立项也让更多的青年演员看到了机会,很多人已经开始酝酿今年年底的艺术考核如何去做了,剧目孵化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接下来,还将有一部孵化剧目值得大家期待。”
西装造型
打破古装剧传统样貌
《赵氏孤儿》以复仇的主线,悲剧的样式被广泛改编,2003年导演林兆华将编剧金海曙创作的《赵氏孤儿》搬上人艺的舞台,二十年后,曾经在剧中饰演程婴的何冰担纲导演重排该剧。除延续作品经典的表演样式,将给出新的理解,“戏是演给今天观众看的,以今天的价值观我们对人物的解释会不一样。外部是仇恨,而内部却是爱,所以我们上演的是一个爱的故事。”此外,演员也将以西装造型打破古装剧的传统样貌。以爱作为内核,以现代语汇来表达今天的意义,这种全新演绎并不是一种观念的输出,而是将这种理解放在舞台上,邀请观众沉浸式体验跌宕起伏的剧情,代入式探讨爱与恨这一永恒不变的话题。
二十年前《赵氏孤儿》是自己第一部担纲主角的作品,二十年后成为导演的何冰表示,这部作品带给自己表演上的影响受用至今,“当年舞台上干净、利落、紧凑的节奏,汹涌而出的情感和动作,就像是一次剪接过的表演。”在担任导演的过程中,何冰给自己的定位是为演员指出大的方向,挖掘演员身上的特点,“你的投入加上我的敏锐”一起完成一次“导”和“演”的创造。虽然是小剧场剧目,但何冰认为这是件大事儿,“从剧院战略角度来讲,对青年演员培养、对人艺的未来,都是意义深远的。”
演员连轴转
午夜12点没有人走
至于对剧本的解读,何冰说,“我们曾经一度怀疑这是一个电影剧本,因为它的结构非常碎片化,一场一场衔接很密很细,而每一场戏又都有一个起承转合的结构在里面,抽掉任何一块,可能观众就会看不懂。”于是,最初排片段或简版的想法最终还是变成了大戏。排练以来,大家玩得很开心,也对这部戏充满期许。“20年前大导给我们排这个戏的时候,给了我几样东西,除了我从来没有在舞台上见过的壮观场景,还有就是帮助我弄清楚了一些东西,比如在舞台上什么样的表演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大导还帮助我去掉了身上的很多毛病,以至于让在我后20年的实践当中一直受益。所以今天我特别想把我的这些认知跟年轻人分享,光念叨不行,得通过一次真真正正的行动,才能传递给他们。”
由于目前《正红旗下》正在演出,《赵氏孤儿》中的很多演员都是下午1点过来排练,到傍晚6点去吃一口饭,晚上直接演《正红旗下》,演完后10:30再回到小剧场排《赵氏孤儿》到12点。何冰说,“我很心疼他们,合成时,我说灯光组留下,演员先回去休息,但没有一个人走,这就是北京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