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顿经济研究院(Warton Economic Institute,WEI),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上海经济发展研究所(Shanghai Institu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是中国首家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研究的咨询机构,是国内著名经济智库。成立二十几年来,研究院先后筹划和促成了一系列事关国家战略、地区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重大项目,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日,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杭州以74.15的综合分值,继续保持了第五名的位置。
来源 华顿·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资料图)
据悉,自2015年以来,华顿经济研究院连续九年组织编制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今年榜单中,以GDP总量前110位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候选城市,按照其“硬经济指标”和“软经济指标”以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序,最终选择前100位作为年度百强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榜单认为,杭州有望超越广州晋级中国“第四城”。在榜单对城市排名的分析中提到,北京和上海以92.46和89.47的综合分值,继续稳坐前两位。杭州与广州的差距则不断缩小,今年二者得分仅相差0.84。在对两座城市的“软硬”实力作出具体比较时,榜单认为杭州的硬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广州,软经济指标中文化和卫生实力也优势明显。榜单还进一步指出,如杭州能补足部分短板,则有望晋级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第四城”。
来源 华顿·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具体分析榜单数据还可以发现,杭州不仅综合实力有所提升,城市的发展也比较均衡。
在榜单前五城市中,杭州在反映经济总量的GPD分值虽然并不占优势,仅为总榜第八。但在能反映经济质量的指标上,无论是代表城市“钱袋子”的财政分值,还是代表居民“钱袋子”的储蓄分值,杭州均跻身前四,综合下来硬经济指标排名第五。
同时,在软经济指标方面,无论是环境、科教、文化还是卫生指标,杭州的分值也同样表现均衡,软经济指标也排名第五。
实际上,无论是在“硬实力”还是“软实力”方面,杭州都在持续构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在涉及城市“硬实力”的产业发展方面,杭州正在沿着优势产业延链、强链,力争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制高点,进而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占领先机。去年杭州正式提出了以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并以产业链链长制为基础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为杭州的五大产业生态圈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生态。
比如,沿着数字经济这条产业链,杭州提出构建一个以万亿级产业为引领、千亿级产业为骨干、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在这一过程中,杭州将人工智能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关键引擎,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为对产业发展提供算力保障,杭州计划到2025年全市可开放算力规模达到5000PFLOPS(FP16)以上,形成“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生态。同时在视觉智能领域,杭州提出打造“中国视谷”,引领推动杭州实现从数字安防产业向视觉智能产业再到智能物联产业的跃迁。
像这样扬优势、补短板的产业跃升路径,正是如今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发展的写照。为了保证五大产业生态圈快速高质量发展,杭州还在招商引资方面制定了相应比例的目标企业数量考核标准,以保障全市的项目招引保持对五大产业生态圈的聚焦。
而在“软实力”提升方面,杭州也力求突破,从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对外开放、公共服务、旅游休闲等方面着力实现跨越发展。
如在科教领域,近年来杭州持续在重点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发力,目前已拥有1个国家实验室、2个大科学装置、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7个省实验室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此外杭州还通过鼓励支持高水平院校和前沿学科的开办,不断增强在基础研究领域的软实力,如西湖大学在生命健康领域目前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刚刚获批招生的北航中法航空学院也将在航空航天的前沿技术领域释放引领效应。
此外对宜居环境的打造,杭州通过持续升级城市大脑,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推进“15分钟公共服务圈”等,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在文化领域,杭州将“三世遗+宋韵”的历史文化借助现代元素进行表达,使之成为具有高辨识度的城市IP,推动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再上新台阶,成为真正的“人间天堂”“世界名城”。
可以看到,在“软”和“硬”两手抓之下,杭州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提升。
回归城市发展的本质,其最终目的是让居民安居乐业。一座城市的产业是否兴旺、能否为居民带来宜业的机遇、科教文卫等软实力是否健全、能否为居民宜居提供相应保障等因素,将成为在全国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城市继续保持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有理由相信,“软”“硬”实力兼具的杭州,将更有信心面对新一轮城市竞逐。